“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规划做了很多年,后发现,入世以来,产能规划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算是考上高中啦。”每次提到中国汽车,张小虞的眼里便会自然留露出特别的神情,像是在聊自己的孩子。
上世纪60年代就投身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张小虞,是亲眼看着中国汽车工业一点点长大的。年过花甲的他,从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参加汽车行业规划编制,直到“十一五”规划。入世谈判,他是汽车行业领域的核心智囊之一。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汽车业揭开了10年大发展序幕。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由2001年的235万辆增长到今年预计的1900多万辆,超越美国坐拥世界大市场宝座,用时之短在中外汽车工业史上。
遥想入世前民族汽车工业面对国际汽车巨头的谈虎色变,一贯冷静理性的张小虞也禁不住感慨万千。
在他看来,猛增的市场需求、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面向资本市场的高度开放、自主企业自主品牌的快速增长扩展,构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十年画卷鲜明的底色。
而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轿车进入家庭,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整个城乡经济的发展,是汽车工业大发展有力的支撑。
张小虞说,入世十年,市场经济给大家洗了脑。
开始的时候,他们总是担心产能过剩。因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即是国家的,所以老是想着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后来慢慢发现,考核一个行业的发展,除了从投资者(国家)和产业的角度看问题,还应该从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等角度看问题。
2000年,国内汽车产量首次达到200万辆的时候,当时他们综合了所有部门的建议和意见,提供给中央相关相关部门制定“五年计划”(2000年—2005年),预期到2005年国内汽车产能可以达到350万—380万辆,结果仅2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到2005年实际产销已经超过500万辆。
2005年,对汽车产能的“五年计划”(2005年—2010年)又出台了。本预计到2010年国内汽车产能规模是800万—850万辆,结果到2009年末实际产销达到了1370万辆,2010年底产销突破1860万辆。
产能布局跟不上市场需求,规划的前瞻性体现不出来。“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规划做了很多年,后发现,入世以来,产能规划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张小虞说。
从2010年起,相关部门就开始只做汽车产品质量、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以及自主品牌占据多少市场份额的规划,不再做产能规划。汽车行业产能多少,交给市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