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烧纸不谢孝”是指如果你前来吊唁,不烧纸钱,主人是可以不给你回礼的。一般在亲人去世之后,死者的子女就要报丧,等报过丧之后,参加的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去吊孝了。如果不吊孝,子女不能谢孝。子女报丧后就去谢孝,在别人看来这是强要钱物,不但惹人反感,还不尊重逝者。
寿衣为单数
给老人穿的寿衣只能是单数,绝不能是双数,想必不少的人不懂了,中国自古以来不都是讲究双数才为好,为啥到这里就成了单数了,这样的说法是没有错的,但是对于这个双数就不适用了。因为古人认为在阴间单数才是吉利的象征,另一方面就是避免“重丧”,人去世后穿寿衣是对死者的尊重,希望死者来世可以做个有福寿之人。
放河灯,中元节和七月的后都有。《金陵岁时记》中称:“中元金陵人家,延僧舟次诵经,剪五色纸为荷花灯,沿水放之,俗称斋河孤。”《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另外,还有《北京岁华记》中的水灯,都是称呼不同但灯的实质一样,都含有消除灾祸之意。吴江地区中元节放水灯,先由主持者向各家募捐,然后在七月十五雇数十艘船只,夜间在河中游行,船上都扎彩悬灯。有请僧诵经的,有供奉佛像的,另外有数艘船只,雇请多人在船上奏乐,后面的船,专门将五彩纸折成灯,点火后放到河面上,红白相间,颇为壮观。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文化现象,他的发展是超越国界的。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
中国是一个鬼神信仰很深的国度,人们很早就有灵魂的观念。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看破无常。佛教的丧葬观使传统的儒家丧葬礼仪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使得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方式发生了改变,成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