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多为4人抬,有的时候加2人替换,或者在前后打伞、放鞭炮等。在新娘娘家起轿、新郎家下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有关的民俗仪式;但具体情况则因地域而不同。去娘家的路上,花轿一般不可以空着,而是坐一名男孩,称为压轿孩。
传统上,只有初嫁女子可坐花轿,寡妇再嫁多是在普通子上扎些彩布或纸,称为彩轿。至于纳妾,有些地方可以坐花轿,有些地方不能坐轿或者坐其他的轿。但总的来说,旧时女性一生多只坐一次花轿,因此是很有特殊意义的经历。
从《东京梦华录》、《五杂俎》等宋明人士所写的著作可以看出,大约自北宋中期起,开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妇的风气流行于汴京,到宋廷迁都江南后,花轿迎亲才蔚为社会性的时髦,其后一直传承下来。倘论人力简省、通行速度和费用开支,花轿显然不及车马来得方便,即论舒适和排场亦未必可比。缘此,从车马到花轿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便成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唐高宗时,出身寒族的李义府官居宰相,欲为儿子在这七大望姓中娶个媳妇,竟到处碰壁。李相为此怀怨,便劝说皇帝下诏,禁止这七姓子女互相通婚。同时又派人重修《氏族志》,规定不论门第,凡得官五品者皆属士流。从此这七大高门自为婚姻以保持“血统”的门路断绝了。然而这些望族人家不甘受此束缚,照样偷偷地议婚论娶,只因不敢公然冒犯天子诏令,便取消了车马送亲、却扇吹奏等一应公开热闹的排场,改为天黑后弄一乘花纱遮蔽的“檐子”,把新娘抬到男家结婚。对此,唐高宗和唐文宗又追颁过禁止乘坐“檐子”的诏令,以免这些人家瞒天过海,但都有效一时,风头过后,又见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