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世界范围内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智能交通管理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城市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和性能,而且还必须能够根据车流情况实时调整车道数量、站点设置等。终,这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领域。在过去20多年里,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交通管理模式逐渐成熟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水利模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早的水利模型是于1925年在美国俄亥俄河上开发的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它是一个DO-BOD模型。之后,经诸多学者改进,逐步完善。197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的QUALll型,是这类模型的代表。它的版本 QUAL2E(1982)能模拟任意组合的15种水质参数。80年代之后,随着水利模型研究的深入,另一类描述水中有毒物的模型应运而生。由于考虑了泥沙的作用,使这类模型变成了一个描述水流、泥沙和其他水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的复杂体系。它的代表作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推出的WASP5模型(1994)。它能模拟有毒物质在水中发生的酸碱平衡、挥发、沉淀、溶解、水解、生物降解、吸附和解析、氧化还原、生物聚集、光解等过程以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物。与此同时,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为主线的生态学模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水利模型因其复杂性一般要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应用计算机来完成。
机械动态模型,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机械在真实设备同比例缩小,比如1:10、1:20等等。如果在比例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模拟真实设备中的工作原理及演示,除了机械、建筑模型、军事模型、石油化工模型都可以制作。
产品模型是指仿照产品的外形、颜色、形状等等通过特殊的方法做成与实际产品几乎一样的模型。产品模型是动态的,它是制造过程中各类实体对象模型的集合,包括物料、中期产品(半成品)、目标产品(成品)等。这些制造对象有许多方面(即产品模型的不同视图),在某一阶段只有其中一部分与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有关,如在总体设计阶段只有概念化的形状信息是重要的,而在详细设计阶段必须具备有工程分析的结构模型。